自李畋發明爆竹以來,悠悠千載,滄海桑田,大唐盛世的威儀神采早已融入歲月的波濤,而爆竹的脆響卻始終綿延未絕,并扮演著民俗活動和節慶活動的重要角色。但是近年來,鞭炮行業的發展似乎也遇到瓶頸。鞭炮企業產銷兩旺,卻依舊盈利微??;全國上千家企業生產鞭炮,但至今市場上叫得響的企業字號和品牌卻不多;國家53號文件越來越嚴格實施,將給鞭炮產業帶來機遇還是制約也尚未明朗......這些深受鞭炮從業人員關注的問題,遲遲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。昨日,適逢花炮祖師李畋誕辰1411年,由國際煙花協會主辦,國際煙花網承辦的“中國鞭炮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”也在瀏陽市銀天大酒店成功舉辦。本次活動可謂是適時應景,眾多行業家與來自四川、瀏陽、上栗、宜章、寧鄉、桃江鞭炮產區的百余家生產企業圍繞行業現狀進行探討,現場氣氛十分活躍。
全國節慶文化與經濟中心文學顧問、中國花炮文化家、瀏陽市政協原常務副主席宋燧文先生在研討會中的主題是《從民俗文化的角度看鞭炮這一祈福的音符》。他談到,煙花爆竹記載著一個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,它伴隨著傳統節日而延續至今,跟中國人重親情、好熱鬧的心理一樣,有著根深蒂固的傳承意識,并傳播到海外。但是安全環保是根本,改造創新是出路,大家對中國鞭炮在未來的發展充滿信息,這個產業也必將迎來屬于它的春天。
北京理工大學煙火系教授、國家公安部、國家安監總局安全趙家玉先生與大家回顧了爆竹科技的發展歷程,特別提到了一些電子模擬鞭炮、香味爆竹、彩色閃光爆竹等等。同時,趙教授也指出了鞭炮技術應用和生產環節中存在的問題,帶來了國家科技部對煙花行業支持等政府政策上的一些信息。